首页Home | 收藏本站 | 订阅 | 登录 | 注册 | 手机网 | 微博 | 微信 | 下载中心Download 2015/03/11 10:52:45


LNG接收站今后发展要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天然气供应系统

未来受环保政策驱动、资源的多元供应、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天然气市场前景广阔,建议以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为契机,推动LNG接收站功能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天然气供应系统。近日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的徐鹏飞和杨俊发文进行了如下探讨。

上海交大LNG中心和陕西燃气院指导LNG产业峰会

LNG接收站和储运物流技术2021上海峰会将于4月20-21日举办的筹备单位国际船舶海工网了解到。

1 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供需现状

2018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2803亿m3,同比增长18.1%,天然气产量为1610亿m3,供需缺口达1220亿m3,对外依存度达42.54%。2018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为 1233.78亿m3,同比增长34.9%,其中进口管道天然气478.9 亿 m3,进口LNG734.5亿 m3,进口LNG相比管道气价格更加市场化,运营更加灵活,在进口天然气中占比越来越大,对构建多元化供气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18 年,长三角地区天然气市场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三省一市天然气消费量达557亿m3(表1),约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20%, 近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2%。从消费分布看,江苏省天然气消费量居全国第一,达 278.4亿 m3,在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量中占比50.0%,浙江、上海和安徽的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分别为24.2%、16.4%和 9.4%;从消费结构看,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主要用于工业燃料和发电,合计占比超过70%,只有相对不发达的安徽省城市燃气消费在天然气消费中占比超过50%。

从天然气供应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具备“多气源”的良好条件。上海已形成西气一线、西气二线、洋山进口LNG、川气、东海气、中石油如东和五号沟LNG应急储备调峰站的“6+1”天然气多气源保障体系。江苏已形成西气一线、西气二线、川气东送和海上LNG的4大气源通道格局;浙江已形成西气一线、西气二线、川气、东海气和进口LNG的多气源格局;安徽也已形成西气一线和川气东送的双气源格局。由于长三角地区基本处于天然气管道末端,管道气供应量有限,近年来LNG在天然气供应中占比越来越大,浙江和上海的LNG供应量占比已经超过50%,成为最大的天然气来源。长三角天然气来源情况见表2。

2 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供需形势与LNG接收站建设前景

2.1 长三角天然气消费发展趋势

2.1.1 环保政策推动天然气消费增长

近年来,为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各地“煤改气”工程持续快速实施,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措施,强调通过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大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来减少环境污染。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绿色经济带的龙头区域,各省市以改善大气环境为目标,以降低煤炭消费占比、优化提升能源结构为抓手,通过开展传统转型升级、重点领域节能降耗、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等举措,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天然气作为相对稳定、简单、易得的清洁能源,受到各地重点关注。未来一段时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将会持续实施,成为推动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动力。

2.1.2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带动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通过对2004—2018年天然气消费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进行比较(图1),发现两者增速走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带动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长。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14.2%降至9.4%,同时天然气消费增速由24.6%降至9.4%,同时天然气消费增速由24.6%降至9.4%;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6.7%升至6.9%,天然气增速相应由7.2%升至17.9%。长三角城市群是全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在国家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作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走势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尽管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普及率位于全国前列,但是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消费量的19%)与经济地位(占全国GDP的24%)相比,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能源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将带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增长。

2.2 长三角LNG接收站建设需求

2.2.1 天然气需求预测

“十四五”期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持续推进,工业燃料需求不断增长,燃气电厂陆续投产,“煤改气”工程不断深入,城镇气化率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需求量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以后工业“煤改气”对长三角的需求贡献将会有所减弱,燃气电厂的建设速速较“十四五”期间也将有所变缓;2030年以后长三角天然气市场基本发展成熟,消费需求依靠城市燃气和小工业维持刚性增长。综合考虑长三角经济发展形势、天然气发展趋势、推动天然气发展政策的推出力度,以及各省市天然气规划发展目标,在长三角天然气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消费系数法和项目分析法对天然气需求进行预测,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天然气需求量为922亿m3,2030年需求量达到1116亿m3,2035年达到1290亿m3(表3)。

2.2.2 天然气供应能力

2.2.2.1 油气田和煤层气

长三角地区可供应天然气的油气田包括春晓、丽水和江苏油气田。未来只有春晓油气田的供应量有一定增长空间,三大油气田合计每年可向长三角供应约20亿m3天然气。煤层气资源主要包括宿南煤层气和淮南煤制气,未来约可供气11~20亿m3。

2.2.2.2 管道气

管输天然气是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供应方式,主要管网系统包括西气东输管道、川气东送管道、青宁线管道和中俄管道。西气东输一线输送国产常规气,二线和三线输送中亚进口管道气。考虑到西气东输系统各气源的增长潜力,预计未来整个西气东输系统供应长三角的能力峰值约为230亿m3/a。随着中石化其他气源供应长三角市场,未来川气东送管道的供气量将由每年100亿m3下降至70亿m3.青宁线管道主供市场范围为苏北和苏中地区,随着青岛LNG接收炸的增产扩能,未来青宁线对长三角市场的供应峰值可达20亿m3。中俄管道线于2019年12月开始通过东线向中国供气,长三角地区位于中俄管道线末端,预计可用天然气的资源量为50亿m3/a。

2.2.2.3 进口LNG

长三角地区目前已建成LNG接收站6座,其中南通2座,上海2座,宁波和舟山各1座,接收能力共计1769万t/a(表4)。同时,目前长三角地区还有在建/规划LNG接收站11座,如宁波二期、舟山二期、浙江温州、滨海等项目有望在近2年内陆续开工。根据LNG接收站规划和建设情况,预计长三角地区进口LNG供应能力将达到360~400亿m3/a,LNG接收站将逐步取代管道气成为能力最大的供气来源。

2.2.3 LNG接收站建设需求

根据上述分析,长三角地区未来的天然气供应格局中,管道气供应量约为每年370~400亿m3,油田气和煤层气每年可供应30~38亿m3,余下的需求缺口由进口LNG补充。考虑到短期内没有新增进口天然气管道,管道气供应量增长相对刚性,长三角地区增加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将主要由进口LNG满足。结合长三角地区需求预测,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需要进口天然气近500亿m3,到2035年进口量将超过800亿m3。目前已建、在建和规划的LNG接收站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以进口LNG 380~460亿m3,与2025、2035年进口LNG需求相比还分别存在100亿和420亿m3能力缺口(表5)。按1t LNG 约合1400m3天然气计算,长三角地区到2035年需要增加约3000万t的进口LNG接卸能力,其中江苏省增加1300万t接卸能力,浙江省800万t,安徽省500万t,上海市增加400万t。

3 长三角LNG接收站发展形势与发展建议

3.1 接收站发展前景向好,仍需在沿海沿江港口统筹规划、集约布局

受环保因素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尽管中俄管道东线部分投产、西线正在规划中,但长三角地区处于管线末端,中俄天然气管道带来的天然气供应增量有限。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输送能力逐渐饱和,进口LNG将成为满足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渠道,长三角地区进口LNG接卸量还将进一步增长。为提供匹配需求增长所需的接卸能力,LNG接收站的建设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长江中游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下游地区高能耗产业转型升级,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沿江的经济活跃地区正在积极推动内河LNG规划建设。

长三角地区已建的沿海LNG泊位及配套储运设施缺乏规模化储运综合能力,一般为1个接卸泊位配套3~4个16万m3的储罐为主,泊位通过能力大于罐区周转能力,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LNG接收站的总规模更依赖于罐容,建议优先鼓励现有LNG接收站扩建,利用二期工程增加罐区能力,可以在节约宝贵的岸线资源的前提下增加LNG接收能力,实现集约化布局。从整体布局看,长江内河LNG泊位建设尚处于空白。一旦长江LNG运输时机成熟,长江LNG接收站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建议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考虑长三角沿海、沿江LNG接收站布点,构建满足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多层级江海LNG运输系统。根据LNG供需能力平衡分析,随着在建、规划项目投产,2025年LNG接收站规划时,还应考虑建设时序,通过统筹布局、分期实施防止出现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3.2接收站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仍需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

随着油气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中石油、中石化和脏还有纷纷加大海外LNG进口规模,适应国内需求增长。同时,终端燃气公司如新奥能源等纷纷向上游资源端延伸,抓住油气市场化改革的契机打通全产业链提升盈利水平,而综合型能源公司如浙能集团等也将发展LNG业务作为能源多元化的重要补充。从企业性质看,长三角地区参与LNG接收站建设的主体可分为3类:一是由三大石油公司组成的央企;二是以新奥能源、新疆广汇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三是以华电集团、上海申能为代表的地方国有企业,建设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接收站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体现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成果。LNG接收站要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就必须重视进口气源的采购成本,保证进口LNG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国产常规气供应到长三角地区的成本在1.6元/m3左右。根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报关数据测算,在国际油价60美元/桶时,供应到长三角地区的成本为2.2元/m3左右。进口LNG资源在长三角地区要具备价格竞争力,供应成本应控制在2.2元/m3以下。推动LNG接收站的发展,需要加强进口气资源战略布局,多渠道、多方式引进海外资源,增加多元化的天然气进口渠道,从而控制采购成本,确保通过LNG接收站进口LNG在市场化背景下仍具备自生能力。

3.3 接收站经营模式逐步多样化,仍需丰富接收站配套功能

LNG接收站最初作为进口LNG贸易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主要用于存储和流通环节,装卸、仓储等费用一般作为贸易中的运输成本总和考虑,而不是作为LNG接收站的运营收入。2019年12月,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道、部分储气调峰设施的投资建设,负责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及与社会管道联通,形成“全国一张网”。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为LNG接收站转变运营模式创造了条件,投资主体已经开始研究和尝试不参与资源的买卖,只提供储存、加工外输等服务的“纯物流”模式和“贸易+物流”的混合模式,“水水中转”在沿海一级LNG接收站集疏运方式中的占比比例将逐渐增长。

接卸的大部分LNG进入周边城市主干网或省网,少部分通过槽车公路运输至附近小型用气客户。配套管线对接收站供气能力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国家管网成立后进口LNG更有机会进入国网实现更大范围的供气。LNG接收站的建设首先要考虑配套管网功能,钻程度低发挥整个天然气储运系统的综合通过能力。同时,随着长江等内河LNG运输进一步推进落实,大型LNG接收站要考虑预留水水中转功能,以便于将来为长江沿线LNG接收站提供中转服务。LNG接收站凭借自身的LNG储备和优质码头岸线优势,可规划配备水上LNG加注功能,拓宽运营模式,特别是长江LNG接收站的加注功能,对于调整运输能源结构、落实“气化长江”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未来受环保政策驱动、资源的多元供应、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天然气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35年长三角地区天然气消费需求将达1290亿m3。

2)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管道供应量增长相对刚性,LNG接收站将是提高天然气供应水平的主要支撑。结合已建和规划的LNG接收站产能,为满足天然气消费需求,到2035年长三角地区还需增加3000万t的进口LNG接卸能力。

3)建议在LNG接收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集约化布局,提高岸线和配套设施利用水平,逐步构建沿海为主、沿江为辅的多层级LNG运输体系。建议以国家管网公司成立为契机,推动LNG接收站功能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天然气供应系统。

编辑来源 | 徐鹏飞、杨俊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延伸阅读



Email: chinabobli@126.com or china@ishipoffshore.com Tel电话: +86-21-54362186/ Fax传真:+86-21-64041979

沪ICP备15015253号 www.beian.miit.gov.cn 国际船舶海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Powered by International Ship & Offshore Magazine


Powered by DIY-Page 8.3